政府政策失誤 回歸後樓市大上大落

踏入2012年,香港回歸已經15周年,回顧回歸後的15年光景,香港的樓價變化很多,經歷大上大落。筆者猶記得,97年樓市大旺,炒風瘋狂,及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,推出「八萬五」房屋政策,碰巧遇上亞洲金融風暴,資產泡沫爆破,樓價下跌7成。
後至2003年「沙士」過後,政府推出「孫九招」,令香港的土地供應幾近完全停頓,加上政府完全徹出私人房屋市場,並停建居屋,而勾地政策亦令政府把原先擁有的土地供應量「話事權」,拱手相讓予發展商。雖然「孫九招」成功穩定了樓價,而在「自由行」推動經濟的情況下,本港樓價進一步上升。
在2003至2006年間,香港平均每年還有超過20,000伙私人住宅單位落成,當時政府還沒有醒覺政策不改變,供應量將遠遠落後於需求。結果,在2007至2011年這5年間,總落成量只有49,300伙,即平均每年供應不足10,000伙,相比之前可謂大幅減少了一半。相反,經濟持續復甦,即使面對08年金融海嘯,樓價也只是回落了幾個月。再者,面對歐美及中國放寬銀根,利率低企,外地大量資金湧港,加上香港市民經過雷曼事件,對投資於非實物的信心大減,資金紛紛流回房地產,令其價格進一步上升。
及至2012年,樓價平均指數已經高於97年的最高點,當然市區的貴價地段,比97年更加珍貴,政府才猛然醒悟政策上的失誤,宣佈復建居屋及增加土地供應。正所謂遠水如何救近火,政府唯有「出口術」,加上金管局收緊按揭成數,以及推出SSD(額外印花稅)等行政措施去壓抑樓價,但大多新招都只能得到短期的成效,一下子便失效了。事實上,一般用家都只能體驗到樓價繼續上升,但按揭成數就越來越低,首期要求則越來越高,即使有能力有需要換樓,也只能望門輕嘆,廣大民眾累積的怨氣,結果只會令今年「七一遊行」,又多了一批新力軍。
李峻銘 – 主席及行政總裁
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

放盤 搵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