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今年1月1日開始,代理在推銷二手物業時,必須為有關單位提供實用面積資料,讓買家較易作出比較。但綜觀過往,不少屋苑只會提供實用率作參考,而由於屋苑實用率差距甚遠,例如四季豪園的實用率只有29-34%,沙田第一城則有分有窗台及無窗台單位,同樣是395呎單位,前者只有284呎實用,後者卻有327呎實用,相同的建築面積,實用面積卻相差達15%。此外,錦繡花園則更見奇怪,一個950呎的單位,有100%即950呎的實用,相反一個1,300呎的位,卻只有902方呎實用,950呎的單位比1,300呎還大,實令人眼花撩亂。
新措施實施後,筆者發現買家大都會留意不同單位的實用面積,及以呎價來比較,措施至今實行了一個月時間,市場上絕大部份的代理行已經依足規定,推行順利。
雖然統一實用面積計價,方便了買家比較,不過在相同的實用面積下,可用面積也是另一件事。實用面積包含了露台、平台以及牆的厚度等等。其中,牆的厚度最容易令大家忽略,最近有學者用尖沙咀港景峰一個770呎建築面積的單位作例子,實用面積為576呎,但牆身面積卻是160呎,實際可用面積就只有416呎,而牆身厚度一般是越低層越厚,換句話說,每個單位都可能不一樣。
還有一點藉得一提,單位的形狀佈局也會影響其實甪性,一般而言四面方正的單位最好用,沒有浪費空間,相反長長的走廊只會進一步減少單位的面積,尤其以細單位更甚。
故此,大家在購買樓宇前,不能單單憑報稱的實用面積以作判斷,而是必須實地考察才能充份掌握每個單位的情況,實不可掉以輕心。
李峻銘 – 主席及行政總裁
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