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經濟在 2019 年下半年開始,受社會運動影響,已經開始走下坡。好不容易捱到過年,以為有春節假期,可以多做點生意,又遇到武漢爆發肺炎,香港變成死城,二月份的旅客人數下降了 96%。國泰飛機停滿了飛機坪,前所未見。當三月中國的疫情開始受控,歐美各地卻又連環爆發,香港疫情又進入第二波。疫情之下,金融市場受到波及,全世界股票市場都大幅下跌。執筆時,美股昨晚下跌差不多3,000點,創歷史紀錄,筆者又再遇上人生第四次全球股災。
股災加肺炎,經濟不景接踵而來,是必然後果。各國中央銀行大幅減息,又再量寬,就是為了穩定經濟。
回看香港情況,大公司有充足的現金儲備,捱一年半載,渡過困境還是可以的。相反,香港絕大部分的中小企老闆必須自救。要捱過困境,必須有充足的現金。而香港人的資產大多數是磚頭,是物業。但價值3,000 萬元以上的物業,在現今市道,要套現就非常困難。
港府必須重新檢討,在大旺市時制訂的辣招,有哪些需要修訂或取消,才能促進正常的物業交易市場回復生機,讓有需要套現的業主離場。否則,下一波大量公司倒閉就會影響至員工層面。
筆者認為壓力測試,已經完全沒有需要。首先,在全球都在減息,甚至零息的背景下,簡直是諷刺。
第二,特別印花稅(Special Stamp Duty,SSD) 也應檢討,賣樓出糧給員工,賣樓交租救公司。在 1998 年金融風暴時,筆者就有親身體驗。現在 20% 樓價的重稅,變相令救生門關上。政府懲罰的不是炒家,而是生意受打擊的小商戶。何況,這種稅也直接影響買家的投資意欲,令物業交投進一步萎縮。
第三,港人購買第二套房的釐印費,現在高達 15%,有限公司稅率更達30%,也應檢討,尤其是 3000萬元以上的物業,大都具有投資成份。 首置自用客極少購買,在零息年代,購樓收租,仍受歡迎,15% 的稅率是變相將買家趕去購買外地置業。在當今經濟面臨大風險的時刻,港府應將購買力保留在香港。
辣招在物業市場大旺時制訂,大家可以預見未來經濟將出現逆轉,檢討相應政策是刻不容緩!
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
主席及行政總裁李峻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