填海增地原則可取  細節存爭議

日前政府就維港以外填海拓地提出25個選址諮詢,當中包括興建3個大型人工島,引起環保團體及專家批評,甚至對政府估算2030年人口將達至840萬的數字存疑,更對政府研究不足便推出方案大表不滿。筆者則認為,填海以增加土地供應的原則可取,唯是次填海諮詢仍有很多細節未釐清,因而引起廣泛爭議。
就某些團體批評政府對2030年人口增長估算有錯,筆者認為有關數字並無問題,政府確實須預測人口增長以為未來作出長遠住屋計劃,對於30年後的增長數字有偏差亦不為奇,暫無需對此數字作出「過激反應」。事實上,政府填海計劃亦只希望先建立一定數量的熟地,以便日後按需要隨時推出應市。
不過,無可否認的是,填海增地必然會對環境造成破壞,但平衡未來人口增長對住屋的必然需求,難免要付上一定「代價」,但應選對環境影響最少的方案,以爭取社會的認同。
在25個選址中,興建人工島如長洲人工島,坪洲和喜靈洲之間的連島及蒲台島等,無疑較於近岸或天然海岸填海所造成的環境影響較少,但若政府以人工島作興建住宅的用途,則會因為欠缺交通配套而變得「無市場」。若要為人工島增設完善交通配套則需備有更周詳計劃,而昂貴的成本成了極大問題,若要作出有效諮詢,相關資料實不可缺的,而政府在這點上未免過於倉促,資料亦不足,難免引起社會爭議。
此外,筆者有感政府於利用土地上亦欠缺效率,如過往發展的啟德及西九龍用地上,一拖便是10年,既然是有可以即用的熟地,何不先著力發展,後談填海?另本港現時不少農地亦因政府執法不力,容許違規使用甚至佔用,變成私人會所、停車場或長期荒廢,政府應多加考慮重新規劃,善用土地。隨著環境改變,政府亦應檢討把現時佔地60%的郊野公園及禁區重新規劃用途,以便釋出更多可供市民居住的空間,而這些「目標土地」所需的交通配套成本,相信遠遠低於人工島計劃。
李峻銘 – 主席及行政總裁 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

Online Listing Find Proper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