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需求主導 公屋可租可買

林鄭的新房策新思維陸陸續續在施政報告後顯露出來,剛剛上周末接受訪問時,爆出一句「80萬公屋」已經足夠的構想,令大家都嘩然!
截至本年3月底,公屋總數約為77萬伙,再過三年,公屋總數便逹80萬伙構想,之後的公屋便可以全數撥出給綠置居發售,政府一再強調綠置居不會減少公屋供應,但站在輪侯冊上已經等了幾年的基層市民來說,當然希望既有因富戶而遷出的單位,加上新建的公屋單位,雙管齊下,令自己上樓的速度加快。
筆者也明白林鄭強調「置業為主導」的前提,利用公屋綠置居去提高香港的自置居所比例,是最直接及有效的方法;再者,房委會的財務負擔也因而得到舒緩,綠置居計劃可謂一石二鳥。
不過,當大部份的公屋單位轉作綠置居的話,這計劃與居屋計客源又重疊了,綠置居又必須在定價上與居屋有所不同,筆者建議綠置居計劃應與市價脫鈎,甚至可考慮以成本價發售,售價自然比居屋低,但將來轉售條件更嚴,補地價費用也應該更高,那麼,低售價可令更多人能夠負擔,而非公屋富戶的專利。否則,富戶便好像給予特別照顧,享雙重福利之嫌。其他人基於眼紅,政治上易招反對。
另一方面,香港每年都有萬多個新公屋單位落成,全部變成綠置居,市場能否消化,也是需要留心的地方,首個綠置居是位於市區新蒲崗,認購數量便達到16,000份,即使下年在火炭的新項目,筆者估計會有差不多的認購數字,在當今樓市熾熱的環境下,當然銷售無難度。
問題是一旦樓市回調,情況就會完全不一樣,在樓市不景氣的年代,例如2003年及2008年,居屋也出現滯銷情況,所以政府必須有兩手準備,一旦樓市逆轉,必須盡快將公屋轉回作出租用途,最好是每年檢討,每年將賣剩的綠置居統統轉回出租,否則,大量公屋空置,只會浪費寶貴的房屋資源。
 
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
主席及行政總裁 李峻銘

放盤 搵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