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一周,樓價成交價繼續破頂,佔了地產新聞的不少篇幅,最震撼市場的莫過於公屋的天價成交,土地註冊處剛顯示沙田顯徑邨實用面積544方呎單位的成交價高達500萬元,呎價達到9,191元,公屋成交的宗數一向很少,大家可以認為是個別事件。
不過,根據差餉物業一份研究報告指出2010-2016年6年間,新界區的細單位(實用面積400方呎以下)升幅最勁,達到213%,反而九龍區的1,000-1,600方呎大單位,升幅只有26%,原因相信是樓價升得高,買家唯有退而求其次,選擇較偏遠的郊區或更細的單位,甚至公屋,所以新界區,尤其是西北的天水圍、元朗等,成為升幅最高、最快的地區。
這種現象,跟股市周期現象有些相近,在牛市三期,升幅最為利害的往往不是籃籌股,而是三、四線的仙股。以往「一客多食」的模式下,不少投資者都會利用僅餘的名額購入多個細單位作投資收租之用,現在這類單位只餘下用家購買,他們的實力一向最弱,最易受市場氣氛熾熱所推動,亦將成為市場上最脆弱的環節。
相反,中價豪宅(5,000萬元以下)市場受到辣招的影響,過往升幅跑輸大市,2010-2016年間只有34%,遠遠落後於細單位,但當「一客多食」的漏動被堵塞後,投資者的動向必然有所改變,不排除會轉向追落後的形態。對於有銀之士來說,很早就明白樓價已經不是由薪金決定,而是由資金推動,只要美國加息步伐不要太急,全球保持水浸狀況,磚頭便仍然有吸引力,何況當大家發現新界的大單位,平均每平方呎只需不足8,800元(2016年12月數據),遠遠平過開放式劏房的呎價,甚至平過公屋,無論如何,香港只有7%的住宅超過1,000方呎,大單位投資價值又變得吸引。
大家可能發現筆者沒有提及1,600方呎以上的特大單位呎價資料,因為在差餉及物業署的資料,每月的成交少於20宗,在低成交量的市場,平均數值的意義不大,筆者也有朋友剛剛在半山豪宅區買入一個超過2,000方呎的豪宅,呎價竟然是低於15,000元,豪宅區超大單位(1,600方呎以上),成交疏落,只要碰到業主移民,離婚㦯遺產等原因急讓,價錢隨時有驚喜,也許值得大家去尋寶。
李峻銘 – 主席及行政總裁
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