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樓收租 風險要計清
(本文章原刊載於《香港經濟日報》二零一零年四月二十二日 D07 專家論市專欄。)
自金融海嘯發生後,各國大印鈔票,促成超低利息出現,結果催使買樓收租的風氣更烈,究竟買樓收租回報有多少?
在市場上,大家都會用資產回報率來比較。不同資產的回報:例如定期存款,現在1,000萬元存款定期一年,只有約0.5厘,即每年只有50,000元利息;買入滙豐股票,一年派息有3.22%;買入一個九龍站物業,淨租金回報平均只有2%;如果買入沙田第一城5個單位(平均每個約200萬元),淨租金回報約3.6%。哪一種資產回報較高?比較回報率的高低便清楚明白,只不過,上述例子都是假設買家全部以現金買入資產。
供樓利息倘增 蠶食租金收入
在現實世界中,買樓多數以按揭形式購買,先付首期3成,7成向銀行借貸,資產回報率不會改變,但買家更應關心他付出首期金額的資金回報率。以一個200萬元的第一城單位為例,付出60萬元首期,1年淨租金收入為72,000元,若扣除利息14,000元(1%),便每年有58,000元回報,資金回報率為(72,000元-14,000元)÷600,000元
=9.6%。
若投資1,000萬元,每年的淨租金回報便是960,000元,因為利用銀行按揭大大加强了槓桿原理,增加了投資收益。不過,若是利息升至5%,資金回報率為(72,000元-70,000元)÷600,000元=0.33%,利息支出便會蠶食大部分的租金收入,大大減少回報,不可不察。
李峻銘
世紀21集團奇豐物業顧問行行政總裁
地產代理監管局專業發展委員會主席
香港學術評審局行業專家
goodwin@century21-h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