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新居屋

剛發表的施政報告,一如所料落實重建「新居屋」,為現時上車置業難的一眾帶來希望,而坊間亦將政策喻為「賣大包」、「大抽獎」、「有賺冇蝕」等。可謂為任期即將屆滿之現任政府搏回不少掌聲。坊間認為「新居屋」超筍原因有幾點;第一︰價錢平,初部預算約為$150萬至$200萬,而實用面積約有400至500呎;第二︰是買入後5年之內有回購安排;第三︰滿5年後轉售補價繳回的方法跟以往有別,業主出售時只需補回購入時的支助金額,而非跟市值之百份比計算,(例︰購入單位時市值$300萬,而購入價為$150萬,即有$150萬折讓資助,若將來可售出$500萬,亦只需補價$150萬予政府) 毋須與政府共享升值時的得益,盡享利潤。
首批「新居屋」於2014年開始接受申請,2016 – 2017年落成入伙,每年平均可提供約5,000伙,根據估計合資格購買人仕多達10萬,若要中籤成功購買,機會率等於1/20。
政策是否好處一面倒,值得去等。筆者另有想法,不談政策只談切身,假若閣下為合資格購買人仕,應如何是好?現時繼續租樓,月租最少也要$7000至 $8000,就算一擊即中,成功為首批2016年可上樓,這數年租金也要付上四十幾萬,若過抽籤落空,租金則要每年續付。5、6年後銀行按息又會否維持現時之P減?購入者於買入滿5年後有需要出售物業,若當時不能賣到500萬,而是250萬,仍需補價$150萬予政府,怎麼辨?大家似乎要認真盤算了。
莊振耀 – 營業董事 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

放盤 搵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