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理奮鬥史(九) 信念
這幾天恒指下跌破萬八關口,很奇怪的現象,很多國家不是印了很多銀紙嗎?為何又吹收緊銀根,周圍缺水撲水?不是熱錢四處流竄,資產黃金抗通脹抗貶值嗎?為何又說Cash is King?有股評人更認為恒指會引發10月股災,回歸金融海嘯低位。就好像這數年間所印的銀紙一瞬間消失殆盡。筆者認為坊間更多的專家也評論過、預測過,在此不再班門弄斧亦無這個能耐作水晶球。我只是
樓市未到轉捩點
樓市自6月份,成交開始轉淡,加上連續兩次賣地成績都不理想,上週匯豐銀行又再加新造按揭息率,令成交宗數進一步下挫,政府又繼續在第4季推出七幅土地招標,連荃灣西站上蓋,供應又似乎陸續有來,難免令市場上不少人士開始認為,樓市的調整期會繼續延長,甚至會出現轉角,樓市進入持續下跌的熊市。 當然,在成交量大幅下跌的背景下,業主若要急於出貨的話,成交價必定
發展商推盤套現 供應持續料樓市平穩
新盤市場經歷過去短時間的「稍作休息」,踏入9月份港九各區新盤再次「如箭在弦」,當中包括將軍澳領凱、天晉、港島的雲暉大廈、紀雲峰、深灣9號等,豪宅及大型屋苑供應平分春色,提供不同單位予買家選擇。 筆者認為,各大發展商部署「出貨」套現,主要是為未來「賣地」所需資金作好準備,而未來有九龍南昌站及荃灣西站等地皮陸續推出,市民將有更多的選擇。筆者預料各
租金上升,上車盤走勢凌厲
踏入9月份,政府再一次在低於市場預期賣出地皮,其中將軍澳66A地皮,由新鴻基地產以31.2億元投得,折合每呎樓面地價約$3,934。對於今次賣地成績,不少報導指出發展商對樓市前景均抱審慎態度。環球股市仍然面對極大波動,投資市場人心虛怯,加上下月政府將發表最新施政報告,可能會再出招壓抑樓市,包括宣布復建居屋等。種種理由,以致市場觀望氣氛繼續濃厚,多區二手
科技進步,代理要 “升呢”
地產代理的主要工作,是透過人與人的接觸及溝通,配對不同買家及業主的要求,從而再經歷談判及協助雙方簽訂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。 在2000年科網股剛興起時,曾掀起一陣熱烈討論,地產代理會否漸漸被電腦科技所替代?當然,隨著科網熱潮退卻,大家的注意力及憂慮,又淡化下來。雖然如此,最近幾年,科技的力量不斷壯大,日新月異,不少其他行業的代理,也漸漸感
增建中小型單位,大型單位更搶手
近數月,本港樓市無論一手、二手成交都保持淡靜,最近連續兩次賣地,即九肚山及北角油街的賣地成績都不太理想,成交價同樣低於市場估計的下限,故影響不少買家保持觀望態度,暫緩入市。一手市場方面,雖然多了不少新盤命名的推介活動,但真正開盤還要等9月,而市場變化則要等10月施政報告才會有明確的方向。 不過,9月份市場再會有多幅地皮推售,尤其是港鐵南昌站,
何去何從
回顧8月份市概況,受多種不明朗及不利因素影響,無論一手或二手,成交量都出現本年度新低。買家觀望外圍環境及經濟因素,賣家則受高通賬及低息週期支撐,不肯大幅割價,形成買賣雙方膠著局面。前線同事反映,8月份壞消息充斥,但並未影響買家睇樓意慾,過去多個週六、日都忙個不停,每個同事都有兩三組客人有興趣睇樓,買家心態不是不想入市,而是何時入市。睇樓後大多沒即時還價
政府積極推地,發展商平買平賣
正如筆者前文預料,香港無論樓市、股市仍然脫離不了時好時壞的情況,成交量在過去一週又回復低迷,股市又下挫至接近19,000點。歐美經濟衰退的陰影,始終揮之不去。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令資金在避險,投資市場一片愁雲慘霧,波動性很大。 由於避險情緒主導,二手成交固然慘淡,一手發展商更加不敢貿然開售大型新盤,唯有主力推銷貨尾,成交當然沒有驚喜。
大相逕庭
美國受到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主權債務評級下調至AA+,加上歐洲國家債務問題,觸發市場恐慌,資金紛紛避險,全球股市均告下插,港股當然無法獨善其身,短短數天下挫超過3,000點,人心惶惶。適逢此時,政府推出九肚山地皮拍賣,拍賣氣氛淡靜,更罕有地以一口及底價55億成交,樓面地價僅 5,300多元/ 呎,價錢就連月前元朗牛潭尾地皮都不如,令市場大感驚訝。消息續現
恐慌過後,回歸平淡
過去一週,無論股市及樓市都經歷過山車的走勢,大上大落。面對排山倒海的負面消息,尤其是九肚山地皮僅以底價售出,令小部份業主擔心樓價大幅下跌,因而割價出讓。第一城395呎細單位,就罕有地出現190萬的成交,同類單位在此高峰期可售230萬,平足40萬,減價幅度近20%,實屬超值。結果當伯南克宣佈低息環境會維持最少2年,市場恐慌情緒降溫,買家明白資金在低息環境
代理奮鬥史(八) 死亡力量
YOU ARE FIRED!是否要衰比人睇,還是重拾尊嚴;仍然渾渾噩噩虛耗人生,還是勇於挑戰,突破自己?近月市況逆轉,成交量及成交金額俱跌近四成;筆者又一次感受到地產界正響起陣陣喪鐘。一些同業主動跳船,一些被動擠出市場,現實就是殘酷的,尤其這行業是成果導向,今天你要是仍未醒覺要製造生意,就算以前你有幾巴閉,明日又吹得有幾多單也是徒然。 市場無
金融市場混亂,切勿恐慌
香港恆生指數在8月份,短短不足一星期,由超過22,000點,下跌至低於19,000點,幅度驚人。以港股只有平均10倍的P/E,是歷史性的低水平,市場出現了恐慌性拋售,似乎並不理性。觸發今次股災的源頭,是美國國會就債務上限的爭拗。雖然兩黨在限期前達成協議,但仍然令市場受壓。美國的經濟出現再次衰退,加上標準普爾把美國的主權評級由AAA降至AA+,令市場信心
入場? 離場?
近日地產市場氣氛一片愁雲慘霧,政府及銀行再出新措施,「出口術」考慮復建居屋,再次調低物業按揭成數,令買方對地產市道考慮因素增加,憂慮樓市會作出大幅調整,觀望氣氛濃厚,令市場成交大幅委縮。另一方面,大部分業主亦堅持「企硬」寧願放租亦不肯割價求售,只苦了經紀左右為難,生意慘淡。有部份經紀已選擇轉行,有部份想「入行」的,亦難以抵受市場沖撃,可能等待市況轉好才決定「
重手收緊樓按 市民怨聲載道
金管局早前再度收緊按揭要求,不單令部分用家失去首期預算而措手不及,更令不少想「買磚頭收租以抗通漲」的實力投資者抱怨政策「幫倒忙」,未能協助市民上車,樓價亦未見下調,夠竟市民未能上車,原因何在? 筆者最近與從事按揭業務的行內朋友傾談,朋友指市場實有不少實力投資者,想多購單位收租以抗通漲,更重要是他們認為投資物業實較為「穩陣」。不過,一名持有多個單位收
國內“假文化”增港物業需求
筆者最近往國內走了幾次,認識了不少國內朋友,他們不約而同認為香港很有吸引力,他們前往香港的首選節目,當然是購物,大家都曾目睹在廣東道的名店街,都擠滿了國內的遊客,在購買外國品牌的奢侈品。由於沒有進口稅及營業稅,售價都會比在國內便宜很多。這固然是吸引他們的重點原因,而更重要的是,他們認為香港出售的都是“真貨”。他們告訴筆者,即使在
成交跌易,樓價跌難
自從政府在6月10日再次出招收緊按揭,加上盛傳復建居屋,二手成交量急劇下挫,十大屋苑成交量在週末及週日有24宗,與高峰期超過100宗相比,情況慘淡。以往這種低成交量大多只會在農曆年假期時候出現,並且只會維持一至兩週,但今次成交慘跌已維持了超過5週,為歷年罕見。 在成交量持續下跌下,睇樓量下跌的幅度並不如成交量之少,買家仍然願意出來找筍盤,但他
代理奮鬥史(七) 逆境自強,一切從最基本功著手
近日樓市吹著怪風,一面拍賣地價仍是錄得高價承接,而一些別墅屋特色戶成交價亦屢創新高,大角咀一個全新樓盤,亦賣出絕佳成價,造價節節上升;但另一面眼見一些中小型物業成交價有向下調3-8%之趨勢。然而,各區共通點就是盤源缺,客源縮,成交少。作為地產從業員,這個僵持局面要維持多久,倒不如先看看閣下自己能捱得多久,筆者近日已看見有不少新晉代理已離行他去。正如筆者
復建居屋宜限價
特首揚言考慮復建居屋,並會在十月施政報告中作出交待,為未上車一族帶來新希望。不過,眾所周知,過往居屋的發展模式帶來不少負面影響,在復建的基礎上,必須有新改革,才能有機會擺脫過往弊病。 居屋的興建是涉及動用公帑去資助社會上一部份人士,而哪一些人應該受到資助就變得重要。市場普遍認為居屋是針對一群面對入住公屋又無資格,私人樓又負擔不起的中產人士。如
防購凶宅,宜主動查問
買樓無論作投資或自用,絕大部份都不願意購入「凶宅」,就算有意購買的專業投資者,都只會用低於市價才會考慮。如果在不知情的處境下購入凶宅,由本來滿心歡喜,以為找到「安樂窩」,反過來變成晴天霹靂,滿肚牢騷,不單在金錢上造成損失,甚至在心靈上都會帶來創傷。 現在市場上都沒有一個官方可靠的資料庫,供買家查問「凶宅」,最大的困難是「凶宅」的定義,一般而言
復建居屋傳聞,屬政治把戲
本週一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栢志高先生在房委會會議上表示,即使有合適土地興建居屋,最快要7年時間才能落成︰規劃需1年,基礎設施要1年,再加上3至5年時間興建。如果再加上今年10月由特首宣佈研究復建居屋,研究又需1年,找合適土地又需1年,豈不是大家要等到2020年才有居屋落成出售?對未上車一族來說,無疑是 “冷水照頭淋”。不過,以
居屋復售在即,房策更添混亂
本週地產新聞中的熱話,一定離不開居屋可能恢復興建及出售。市場普遍預期特首可能在十月施政報告宣佈復建居屋的決定。首先,筆者並不反對政府資助市民置業,原則上,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房屋或經濟問題,更加牽涉政治的問題。政府的任何資助,都是利用廣大市民的資源去補助社會上另一部份特定資助的人士,似一種福利,是一種資源分配的事情。不過,居屋應否復建,政府在過去不斷持否
進?退?
上星期金管局又出新指引,限制非本地居民置業按揭成數及收緊700萬以上物業按揭,市場出現不同迴響,有人認為內地買家置業投資大多無須做太多按揭,故政府針對此類人士實際影響不大,有人認為政府出招應將焦點放在解決上車置業人士困難問題,樓價高企,甚至乎政府應考慮復建居屋。 政府高調出手揚言加大力度穩定樓市,決心一次比一次強是不爭事實,過去一年加速賣地,增加供應量,
樓市氣氛未明,令業主猶豫
上週五,政府再公佈新一季會再推售可建6,000個單位的地皮,加上進一步收緊按揭上限,除了首次限制外來買家的按揭成數外,其他招數都並不新鮮,但市場反應卻十分熱烈。過去週末,一手在沒有新盤推出情況下,成交淡靜,二手市場十大屋邨成交量下跌至17宗,與上週比較,跌幅達57%。更有不少業主主動來電表示願意減價求售,樓市好像忽然吹「冷風」。 雖然今次政府
內地買家潛力被誇大
最近,香港政府主動推出多幅土地拍賣及招標,市場反應依然熱烈,發展商在限制發水的背景下,仍然爭相出價毫不猶豫,結果成交價屢創高峰,令市場對樓市更上一層樓,有無限憧憬。最熱門的解釋,莫過於內地買家源源不絕,樓價不單純看香港本地人的購買力,還要結合內地人的購買力,進一步預計香港樓價還會繼續上升。 不過,大家要明白這種說法很危險,雖然內地買家對香港樓市有一
放盤 搵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