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建公務員樓 助市區重建
香港政府為了壓抑住宅需求而實施的種種辣招,令清拆重建的成本大增,結果令市區重建的進度幾乎陷於停頓。政府可能有見及此,最近推出先導計劃,由房協主導,針對50年代由公務員合作社興建的住宅,由於政府當時只收取三分之一的地價,令物業受制於公契及補地價問題,重建面對困難重重。 現時,大部份此類的公務員樓,都處於市區的優質地段,但基於樓齡高,部份更日久失修
特色單位客路窄 高價搶購招損失
最近,市場上中細價樓終於輕微掉頭回落,反而不少中上價物業頻頻破頂成交,中原指數整體也在上升,所以,賣樓獲利是正常的事,反而最近二手豪宅市場,蝕讓個案引起筆者的興趣和注意。 第一宗是於火炭御龍山的成交,單位連天台,實用面積達1,555方呎,建築物業2,198方呎,最近以4,368萬元沽隻,實用呎價達28,090元,建築呎價則為19,873元,單看
一手監管兩周年 買家權益大改善
踏入四月份的樓市成交量,一手繼續熾熱,二手樓價則高企,一手四月份成交量接近1,600宗,涉及金額約167億元,二手則回落至2,700宗以下,金額約170億元,一手市場成交金額越來越接近二手,今年內一手隨時會超越二手交投,成為市場主流。 一手銷售條例也在四月份實施了剛剛兩年,回顧過去兩年,一手住宅銷售的秩序大為改善。回想法例未實施前,不但買家,
買樓定買股?
最近,城中熱話一定是股票市場大旺,究竟賺了多少錢,又或者應該買幾多號股票?大家在熱烈討論交換情報,連恒基地產李兆基先生之前也曾多次表示買股好過買樓,這又是否屬實呢? 一向以來,筆者都認為,無論買樓定買股,作投資的話,目的都是獲取穩定的回報,如果冀望在股票市場獲得一隻股票,買入後火箭式上升,短至一、兩天,長則一至兩個星期便收割獲利,真的給你買中,
大時代來臨 換樓豪宅起動
過去一年,中小型住宅成交價屢創新高,即使政府年初再推出辣招,以增加首期壓抑需求,但成交價都沒有太大影響,只減少了成交量。不過,筆者相信,換樓市場及豪宅市場,卻有機會在2015年跑出。踏入4月份,將軍澳一個以三房換樓客為主導的樓盤,突然吸引了16,000個登記,售樓處大排長龍,萬人空巷,已經是近年少見。 豪宅市場也非常熱鬧,自從實施買家印花稅,內
內地減辣 成交急升
筆者最近不約而同,碰見兩位中學時代的老同學,他們同時都是做公務員,也同樣為不久將來退休後的居住問題而煩惱,現在他們都是居住於政府提供的宿舍,所以並沒有在港置業。如果選擇退休後仍居住於香港,面對的房屋使費,無論租用或自置,都是頗大的負擔,尤其是政府宿舍面積大,要遷居於細小的單位,價錢又貴,令他們頭痛非常。 其中一位同學曾考慮移居台灣,但想到要乘飛
二、三綫鋪位價格加速調整
最近市場不斷有關本港一綫鋪位租金下調,空置率上升等報導,其實,只要大家走到銅鑼灣及旺角等自由行旺區,早在一、兩年前,已經不難發現這種現象早已開始。相反,到了今天,筆者發現這種趨勢,似乎到了盡頭。一綫鋪位的空置情況,似乎有所減少,跟商鋪的老行尊請教,他們指出不少一綫鋪位,市場的業主已經有了共識,租約到期的話,寜願減租留客多過空置鋪位,一旦鋪位吉了,再找租
租金下跌 樓市見頂訊號
市場最近最熱門話題之一,就是樓市何時「爆煲」?用此術語,可能太過誇張,香港樓市經過政府多輪「需求管理措施」後,會大幅下跌機會不高,但今次樓市周期,由上一次高點1997年運行至今,已長達18年,與過往兩次周期,均是16年比較,已經是異數。這個牛市究竟會何時見頂,相信大家都有不同估算。 當然,每一次樓市見頂,都會由不同的政經事件所觸發,例如67年暴
置業雖重要 非人生唯一目標
最近,筆者與一班友人,正在籌辦一個慈善基金,希望協助香港當今的年輕學生,發展學術以外的技能,從佔中運動反映,香港不少年輕人對現狀不滿,經過與一些中學校長的溝通了解,明白香港社會,尤其是家長,對學生的冀望很單一,大部份都為學生制訂了一個單一的目標「入大學」或是要取得專業技能,為將來畢業尋找工作準備,卻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其他才能。現時,全港只有約20%的中學
補地價貸款 反應難熱烈
財爺在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宣佈,香港按揭證券公司會研究新的貸款擔保計劃,協助居屋業主付清補地價,方便居屋業主出售或出租單位,希望增加居屋的流通量。市場上確實有不少居屋是空置的,居屋業主因客觀環境改變,例如年紀大搬了去與子女同住,甚至已經返回內地養老等等原因,但補地價金額隨樓價高升,一般市民難以負擔。所以,財爺推出措施,本意是好的,但筆者對居屋業主的反應,
新辣招粉碎置業夢
農曆年假後,政府果然急不及待,立即再度出辣招對付細價樓的急升。辣招基本上在住宅方面分兩部份,對700萬元以下的物業,首期由3成提高至4成;第二部份是對第二套房及非自住屬投資性的物業,其供款與入息比率(DSR)上限由5成降至4成,即是提高計算按揭金額的收入要求,前者只針對細價樓,後者就是一網打盡,無論是任何樓價的物業,都會被波及。後者,雖然表面上是針對投
調整辣招 令樓市健康發展
今年細價樓狂升,究竟何時會「爆煲」或「調整」? 自然成為城中熱話,作為當局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,應該如何接招,當然亦成為討論熱點。不過,作為政策制訂者,實相當頭痛,要能夠準確預知樓價何時見頂,從來都極困難。如果現今立即出招大力打擊細價樓,而樓市在年中碰上各項負面因素,如加息及一手供應增加,甚或如湯博士所講銀主斷供盤增加,自必令細價樓的樓價大幅下跌,政府豈
另類投資:酒店房間
筆者近年多了一項興趣,就是滑雪運動,有機會去不同國家不同的雪場比試。最近,筆者去了意大利,居住的雪場酒店位置其差,飲食質素也極惡劣,於是整團人都向帶隊的滑雪教練投訴,才得知位置好的雪場酒店早已一早被預訂一空,故被迫退而求其次。其實,這種經歷筆者也不是第一次遇上,過往筆者也曾自己跟朋友一齊組織往日本滑雪,在旺季二世古一間位置好的房間,隨時索價每天租金三千
上車盤狂升 樓市添風險
由於上車盤受到辣招影響最少,在2014年上車盤樓價普遍上升兩成以上,個別例子升幅更加驚人,以沙田第一城一個成交為例,在2013年年尾,一個395方呎的細單位以293萬元售出,到2014年年尾同屋苑的400萬元以下單位,已經是絕無僅有,一年間升值107萬元,升幅超過36%。 踏入2015年首月,受到居屋認購熱烈,白表中籤機會少於1%再加上歐洲QE
絕殺辣招:房產稅
雖然香港的樓價已經上升至全球最難負擔,但香港的樓價仍然天天在破頂,業主見買家絡繹不絕,分分鐘在反價,買家雖然心有不甘,但唯恐越遲買越貴,只有併命追價成交。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,究竟樓價會上升至何種水平,作為香港政府,又會如何出招? 最近,筆者從內地朋友得知,中國國務院最新文件,要求各省市的業主資料與中央聯網,並對人均居住面積超過80平方米以上的
居屋熱賣供不應求 計分制較抽籤公平
私人樓價天天創新高,令居屋超額認購逾38倍,白表人士更超額98倍,僧多粥少,令中籤機會很低。今次未能中籤,下次再來認購,只要認購人數不減,機會仍然不變,情況更糟的是只要越多人認購,又會吸引多一班剛畢業的年青人加入戰團,令認購人數越來越多,機會就越來越低,對有迫切需要的人士甚為不公平。 現在任何人士只要入息不超越限定,便可以認購居屋,但當中有部份
及時檢討限貸 回復樓市常態
2014年細價樓熱潮不絕,不論樓價及成交量均跑贏大市,展望2015年,絕大多數的評論也認為細價樓熱潮會繼續,政府的樓市辣招,令樓市資金由豪宅市場轉向上車盤,現在連新界東的上車盤也高達15,000元一呎,實在直迫豪宅的價錢,辣招唯一未有波及的是上車盤,可謂需求不絕,但供應卻遲遲未有到位,令供求失去平衡。 雖然發展商也已經著力增加上車盤的供應,不過
樓價急升, 勿跟風搶購
踏入2015年,細價樓搶購的熱潮似乎有增無減,一浪比一浪高,單是居屋派申請表也達15萬份,白表佔9.5萬多,相對推出只有2,160伙,可以抽中的機會可謂微乎其微,但也擋不住上車客的熱情,如果幸運抽到居屋,也一定會被親朋戚友恭賀一番。 相近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私人樓的上車盤上,新地在東涌發展的東環,主要戶型都是上車盤,以400萬元以下可以入場為號召,
長策報告實而不華 供應數量可達標
上星期,政府公布未來10年的長遠房屋策略報告書,內容重點沒有什麼特別亮點,只是增加一萬個資助出售單位,並可能在形式上有變,具體計畫亦未有交待。但整體上公屋維持20萬伙;私人樓19萬個,連居屋及新形式的資助出售單位由8萬增至9萬伙,報告看似平平無奇,甚至在細節的交待方面,也顯示出要達到上述目標,將會面對困難重重,包括在覓地方面,也尚欠3萬多個單位的土地,
2015年樓市展望
光陰似箭,時光飛逝,轉眼間2014年又即將過去,回顧2014年樓市可謂先苦後甜,樓價在上半年仍然承接2013年的弱勢,在低位徘徊,直至年中政府微調辣招,市場反應積極,各類型樓價都反覆上升,全年升幅超過10%,而首次置業的剛性需求大,表現一直優於大市,當中細單位的升幅高達12%,而新界區又比市區好,尤其是新界西。樓價越平,樓價總值越低的單位,升幅更大。直
平價居屋有利重建置業階梯
雖然政府多次重申不會重新推出「租者置其屋」計劃,不過,社會上亦有不少討論出售公屋計劃的可能性。吸收上次「租者置其屋」的教訓,如果再次出售公屋,必須整幢分拆出售,才不會出現同一座的物業,部分單位是出租,部份單位是出售而引起的一連串管理問題。 如果整幢物業分拆出售,與現今的居屋又有什麼不同呢?部份意見認為當今的居屋與市場價錢掛勾,售價越來越貴,即使
指數又破頂 升勢停不了
代表樓價走勢的城市領先指數(CCL)最新報130.16點,首次升穿130點水平,再創歷史新高。CCL 在2013年12月29日報119.07點,踏入2014年首季曾下調至117.18點,但自辣招經微調後,指數又再轉勢,一直升至10月份佔中前報129點,在佔中期間,指數又再停滯,在高位徘徊,直至最近佔中運動開始淡化,國內突然減息,中國、歐洲以至日本相繼加
中歐再量寬 保值靠磚頭
上周末,中國人民銀行突然減息,大出市場意外,部份市場人士更認為這是中國貨幣政策的轉軚,這次減息只是開始,減息陸續有來,市場更認為未來有機會降低存款準備金的要求,令銀行可以作出更多借貸。另一邊廂,歐洲行長又再大聲疾呼,揚言會為加碼買債作好準備,進一步刺激通賬,防止經濟滑落;而日本方面,就已經為量寬再度加碼至每月80萬億日圓。正當美國開始正式結束買債計劃,
完善一手銷售 自律勝法規
上周消委會就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發表了研究報告,就法例實施了年半以來的效果及未來發展提出建議,筆者絕對認同消委會就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努力,即使過去年半,一手住宅銷售的情況,比法例生效前已經有明顯進步,當然在整個過程中,仍然有不少改進的空間,消委會就此不斷發聲,實是值得鼓勵。 不過,如果大家寄望單單倚賴法例解決所有問題,相信只是椽木求魚,所有法例都難以
放盤 搵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