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有助提升 代理服務水準
香港近日有代理行高調推出智能手機語音搵樓APP,其總裁更指出香港代理在應用的科技,比內地落後至少五年。其實,代理APP並不是特別新的產品,很多代理公司也有,但始終應用未有太普及,可以說港人對新科技接受程度低,也可以說香港代理行的APP,並未有為客戶帶來更多特別貼身的好處。 筆者三年前曾到北京訪問鏈家,當年他們從互聯網上而來的客源,已經超過一半,
二手難敵一手 樓價指數急回落
香港住宅樓市二手成交極之淡靜,經過連續兩周零成交後,過去一星期二手交投量稍作反彈,十大屋苑周六、日共有4宗成交,主因不是樓市轉好,反而是看淡後市的業主增多了,願意減價的增加了,在新界的上車盤,400萬元以下的選擇增加了,以沙田第一城為例,10月份七宗成交中,5宗都是400萬元以下,跟本年高峰期比較,明顯下跌超過10% 。 雖然如此,二手樓成交量
國內物業供應多 管理配套定勝負
最近,受到一朋友委託,陪他前往上海睇樓置業投資,本來筆者興趣不大,一來上海屬於限購地區,港人一般難以正常渠道買房,二來上海的房價,地區好一點的二手也至少要五萬元一平方米,一手房則要七萬至十萬元一平方米,這也是很普遍,甚至超過十萬元也絕不奇怪,對於希望長線投資,低買高賣的,自然不是那杯茶。 但為了一盡朋友的義務,也唯有相伴成行,朋友心目中的樓盤,
加辣容易 減辣難
樓市成交踏入十月份明顯轉差,繼上月有行家報稱,周末十大屋苑零成交後,本周又有另一大行宣佈零成交,慘淡的情況,可見一斑。 財爺曾俊華及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於九月在不同的場合,均表示要留意樓市發展,若有需要會就政策作出調整,引起公眾關注政府會否有「減辣」措施。奇怪的是,特首梁振英卻高調走出來,重申不會減辣,認為大部份市民仍無法負擔樓價,不但會繼續增加土
代理用人海戰術 窮途末路下下策
上星期樓市兩則新聞均成為不少財經版的頭條,第一則是樓市繼續淡靜,某代理公司宣稱周末周日十大屋苑完全未有錄得成交。首次出現“0”的突破,雖然其他代理行未有那麼慘淡,也是只有個位數的成交宗數,更嚴重的是持續10周,相信是有紀錄以來最長的低成交周期。 但奇怪的是,另一邊廂的新聞卻是持牌代理人數創新高,達37,130人,連升11
清邁消費低 別墅平靚正
上周中秋節,筆者去了清邁渡假,自從香港有了直航班機之後,往返清邁只需2小時左右航程,加上傳統航班或廉航選擇亦多,實非常方便。今次主要目的,是跟一位高球發燒友朋友去打高爾夫球,他每年都會去清邁打球4至5次,這個習慣已經17年,在他帶領下,筆者對當地民生經濟有了更多的了解。 價錢超值是亮點,打一場18個洞的高爾夫球,在當地連球童小費也不用港幣300
取締無牌代理 恢復新盤秩序
美國不加息,二手樓市買賣雙方繼續拉鋸,各代理公司只有加強一手部署,手法依然獨沽一招,人海戰術。不過,受制於代理需要考試發牌,需時數月,代理公司及員工都急不及待,無牌人士也照樣聘請在各新盤售樓處負責撈客,這類人士以年青人居多,大多抱著僥倖的心態,希望撈到個「堅客」,一次過買幾個單位,佣金豐厚,一朝致富。雖然,這些都是萬中無一的機會,但卻往往被渲染成致富良
馬六甲風景好 投資渡假皆宜
上星期有幸獲得兩位拿督邀請,前往馬來西亞的吉隆玻及馬六甲考察,同團還有一眾投資高手及資深傳媒主編一同出發,令筆者獲益良多,亦借此謝過。 回到正題,今次首先到達吉隆玻,不愧為首府,市內高樓大廈臨立,美倫美煥,絕對是一個現代化大城市的樣貌,而我們參觀的樓盤「帝堡」,更在市中心的星光大道上,彼鄰亦是同一發展商興建及運營的巴比龍商業中心,能媲美香港的銅
人民幣匯價與香港樓價
人民幣上月突然下跌,雖然只是下跌了3-4%左右,但卻打破了人民幣過去十幾年只升不跌的神話。大陸官方機構更多次聲稱是一次過的貶值,人民幣並不具備持續的下跌因素。不過,在國內不少網上的評論認為,為了刺激國內低迷的經濟,人民幣現時可能有需要作進一步貶值,其中一種較流行的說法,是在今年底再貶值10%,兌美元跌至7算,明年2016年更會再下跌至8算。 面
新盤搶客戰升溫 銷售成績見真章
整個八月份,可謂風起雲湧,股市大幅下挫,人民幣突然貶值,油價、金價,各類鑛產價格都同時下跌,只有美元能夠一枝獨秀,新興市場貨幣加速貶值及溜,全球金融動盪,令香港樓市添上不少壓力。 香港樓市,二手市場成交繼續萎縮,根據經濟日報統計八月份二手住宅成交只約115宗,比之前七月份約153宗,下跌25%,更有劈價成交在月尾股市大跌後出現,據悉,上環聚賢居
樓市警鐘已響 鋪位細樓首當其衝
最近,股市一瀉如注,不足一星期已急挫跌近三千點,從6月高位28,000點計,也只用了三個月時間,足足跌了七千點,速度之快及跌幅之大,事前相信大部份投資者都無法想像,尤其是4月份,當大家都沉醉在「港股大時代」的節奏中,估計港股會很快衝破三萬點時,最牛的說法,甚至可以挑戰四萬點,如果當時有分析員跟大家說股市會下跌至21,000點,相信只會沒有市場。
代理進入UBER年代 服務佳免淘汰
最近,Uber殺入香港市場,閙得滿城風雨,警方更「拉人封艇」,可能控告司機非法載客,奇怪的是在網上的評論並非一面倒,不少網民都支持Uber,他們的運作,雖然是有爭論性,在走灰色地帶,但卻真的為市民提供多一個選擇。Uber司機服務好,車輛質素高,不會拒載等等,提供的服務比以往傳統的士服務為佳,部份曾經歷過的士司機揀客,拒載的市民,就更加對Uber的出現叫
政府宜為退市撤招作準備
上周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2105年6月的私人住宅樓價,指數上升至300.1點,衝突300點大關,創出歷史新高,比99年制定指數的100點基數,己上升了兩倍,比2012年6月時200點,意味在最近3年上升近50%。 樓價越升越有,剛巧發展商又用高價爭奪一幅西鐵元朗站上蓋項目地皮,地皮估值最高在70億元左右,結果新地用了93.2億元奪得,比估值上限還
不抱怨靠自己 置業難生活更難
今天在臉書 (FaceBook)上看到一段視頻,是一位天生殘疾的人,面對社會上對他的種種不公義及歧視,例如他即使學業成績名列前矛,但校長會因為他是殘疾,便取消他的學位,即使他的父親為他跪地求學,也只得到校長以羞辱回應。難得這個父親仍然鼓勵他的殘疾兒子,要「不抱怨,靠自己」,回家自修讀書,因為抱怨並不會改變你自己的生命及際遇。 當然,悲慘的際遇,
市建局宜向方協學習
上星期房協「喜薈」一次過推售全數350個單位,全數沽清,在居屋滯銷及上車盤會否爆煲的陰影下,仍然取得如此理想成績,實可喜可賀,亦證明房協掌握市場脈搏,相信會乘勢追擊,盡快推出姊妹盤「喜漾」,務求盡吸市場的購買力。 房協在「喜」字系列的銷售方式,多項措施都能令買家安心,首先一人一票抽籤完全沒有發水的安排,只要樓盤質素好及訂價合理,仍然能吸引起過6
海外置業風氣盛 匯率風險要留心
最近股市大上大落,令不少投資者對股市卻步。從以往的經驗,由於樓市相對穩定,往往令資金流向樓市。不過,香港樓市在政府的多重辣招之下,稅項支出令回報不相稱,即使願意買樓投資,銀行亦很難借錢。最近筆者見到一個案例,買家購入過億元的物業,銀行竟然只批貸款三千萬,投資者買港樓不成,不少轉移投資海外,近年海外樓盤雨後春筍,百花齊放。大家在周末翻開報章,每周都有幾十
細單位供應增 售價升幅放緩
從發展局局長前兩天發表的文章中所披露的數字,大抵可以推算一下未來各項住宅單位的走勢。 首先令筆者有興趣的是一手樓成交量,在2014年上升至16,900宗,於整體成交量受各項辣招影響下(2013年 - 50,700完;2014年 - 63,800宗),此成交宗數已經佔了整體的26%。在2014年的4月及5月份,更曾經高達35%,這說明一手樓對樓市
獨立思考 冷靜投資
過去一周,希臘的債務危機,令香港的股市出現大幅下挫,更令不少投資者都會深受困擾。希臘公投前,筆者身邊都有不少朋友在研究討論,預測公投結果如何,媒體大部份都估計是一半一半,贊成與反對都是勢均力敵,但結果是六四之比,反對遠超預期,在公投結果公佈後,也在估計後市發展如何。從股市上的反應來看,市場恐慌情緒上升,從媒體上看到了不少悲觀分析,包括希臘會退出歐盟,引
資金流向 樓價指標
時光飛逝,轉眼間,2015年又過了一半,樓市在2015年之變化比預期大,筆者借此補充一下對下半年樓市的看法。 在去年底,筆者曾經指出2015年的樓市走勢,將會繼續由政府的辣招主導,並估計在細價樓的樓價會急升的背景下,政府會在第二季出招降溫。結果,政府出招的時間比筆者估計更早,由於及早出招,細價樓急升的情況在四、五月份已見緩和,細價樓的樓價一直橫
政改後時代 全力拓經濟
香港特首「普選」的政改,終於塵埃落定,「被否決」雖然是意料中事,但竟然是28比8的大批數被否決,相信卻是事前無法預料。建制派的烏龍走票解釋,也是匪夷所思,無論建制派是有心或是無意,其表現也傷盡了支持者的心,建制派固然不濟,泛民表現也同樣乏善足陳,完全錯判形勢,一廂情願,認為中央會在最後關頭讓步。結果,香港一無所有,不但白白花了20個月時間爭拗,社會更出
O2O代理模式 香港推行難
地產代理在國內經營的一種新興模式叫O2O(Online to Offline),現在正式殺入香港,中港代理大比併將正式展開。O2O的前身是從網上營銷轉變過來,自從互網興起,部份傳統行業確實被網上營銷所取代其功能,例如酒店及飛機票的預訂,股票經紀落盤服務等等,但不少行業仍然需要依賴實體商店或服務員配合,才能完成銷售。因此,O2O就應運而生,其中較成功的個
代理新力軍 競爭新年代 (下)
上回談到在本月會正式開業的Q房網,在資金及人力資源上,都具備雛型,但要打破大行的壟斷,甚至顛覆整個香港代理的生態,就必須實行不同的戰略 國內代理行業的歷史比香港短,其發展模式均來自香港,過去以香港模式為主流,現在卻反而進軍香港,並以全新O2O模式來進攻,對香港代理的衝擊不可謂不大,如果香港模式敗給國內模式,代理臉上就無光了,輸錢又輸面。所謂O2
代理新力軍 競爭新年代 (上)
地產代理市場在97年前可謂百花齊放,具有全港網絡的大型代理,最少也有十間。但隨著樓市泡沫爆破,代理生意也隨而一落千丈,不少公司倒閉,踏入2001年,雖則名義上餘下五家中原、美聯、利嘉閣、香港置業及鴻運地產,但港置先併入美聯,利嘉閣後併入中原,而鴻運在2003年也難逃沙士打擊,終於結業。在代理市場上,只餘下中原及美聯兩大集團,寡頭壟斷的市場形勢一直維持至
辣招副作用 公居價破頂
新一輪針對細價樓狂升而推出的辣招,成功令一眾私人細樓價暫停升勢,不過,其副作用卻逐步浮現。 其中以公屋居屋價接力狂升最令人矚目,最新一單粉嶺華明邨公屋只有147呎,以178萬成交,呎價高達12,109元,比同區私人樓還要貴,就用同區的花都廣場為例,平均實用面積呎價約9,720元,公屋比私樓還要貴近兩成,誇張程度可見一斑。 其實這種成交也
放盤 搵盤